
7月6日,在遵义海龙屯国际影像文化周的活动现场,策展人、制片人孟美邑正忙碌地穿梭于各个展区。
“我们在做一个全感官的探索,让观众沉浸在这融合了自然与历史的环境中,而不仅仅是用眼睛去观赏影像。”孟美邑一边引导记者参观她的策展作品,一边说道。

孟美邑
在她看来,观展是一场全身心的沉浸式体验。“人们常常忽略了这一点,以为看展只是用来看的。但事实上,我们还可以用耳朵聆听鸟鸣风吟,用鼻子感受草木芬芳,用心去体会光影背后的故事。我希望观众能在这里打开所有感官,暂时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中抽离,与历史对话,与自然共舞,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影像中的情感和惊喜。”
孟美邑凝视着一幅摄影作品,轻抚着画面的边缘,仿佛在与作品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。“海龙屯是如此独特,作为文化遗产地,它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自然之美。我们在这里举办影像展,不仅仅是展示作品,更是希望通过影像的力量,为观众打开一扇通往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大门,让人们在这片土地上,重新感受时间的流转、生命的活力,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。”
说到策展过程中的艰辛,孟美邑微微一笑,“布展那段时间,熬夜通宵是常事,可海龙屯这地方太有魔力了,疲惫时也能挖到‘宝藏’。”

孟美邑(右)给记者介绍摄影作品
她停顿片刻,眼神亮起来,“有次取物料,我偶然闯进山林深处,遇到一条小溪。溪水声清脆悦耳,瞬间就把我的疲惫赶跑了。”她比划着脱鞋坐溪边的动作,“脚踩溪水那刻,清凉直透心底,混合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,满耳都是自然的和声,那一刻,我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‘小确幸’,也明白一定要留意身边这些美好瞬间。”
“这次经历也让我更明确,要将海龙屯的自然灵秀和人文厚重融入策展。我希望观众在欣赏影像时,也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,体会到我们这份用心。”她继续说道。
在孟美邑看来,海龙屯是做展览的绝佳之地。“这里有自然作为展场的画布,甚至成为展览的一部分。自然光线、声音、鸟语虫鸣都参与进来,观众能获得沉浸式体验。不同时间段来,光线、角度、温度不同,同一件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角度、内涵和情绪。而且,海龙屯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地,能赋予作品更丰富的内涵和观看维度。”
孟美邑稍作停顿,目光聚焦于前方一组反光纸装置,语气中满是自豪:“在策划海龙屯影像展时,我们特别设计了反光纸折射影像的环节。这巧妙设计,不仅吸引目光,更展现海龙屯独有的历史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,契合了本次活动主题‘光影话风华・文化照未来’。” 她起身,指向人群中的网红打卡地,那里游客络绎不绝,沉浸于光影交织的魅力,久久不愿离去。“我们期望借此类创意设计,吸引更多摄影爱好者,让他们在海龙屯的光影中,捕捉美好瞬间,同时用心灵聆听历史的声音。”

孟美邑将摄影作品融入到反光纸
孟美邑还提到,未来他们计划将贵州的多元文化元素融入策展中,如苗族银饰的光影反射和侗族大歌的音律节奏等,转化为独特的艺术表达:“观众在欣赏影像的同时,也能亲手触摸到文化的温度,让他们在体验中铭记这段文化之旅。”
采访接近尾声,孟美邑身后的反光纸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古建筑与现代反光装置相映成趣,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。
“每一次策展都是一次文化朝圣。我希望通过我的工作,让海龙屯的故事、贵州的故事,被更多人听见,被更多人记住。”她说。
孟美邑的这段话,就像她精心策划的影像展一样,让人们对海龙屯的未来充满了期待。
记者:杨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