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北区夏季艺术夜校免费开设10门课程 开课首日即迎来近50名青年学员
8小时工作之外,青年人如何卸下疲惫?夏夜的课堂,成为了青年人释放压力、滋养心灵、拓展社交的“第三空间”,也塑造着更具活力、温度和吸引力的城市气质。近日,市北区夏季艺术夜校在市北区文化馆正式开课。作为“文明市北幸福夜”文明实践夜模式,夜校响应广大居民对文化的需求,开课首日即迎来近50名青年学员,胶东大鼓、彩妆造型、成人零基础陶艺3门课程同时开课,展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交融的独特魅力。

学员们在夜校学习吉他课程。
夜校新开课程受学员追捧
市北区夏季艺术夜校为期10周,共开设10门课程,涵盖舞蹈、传统手工艺等多个领域,面向在青岛市居住的年龄在18至45周岁的文化艺术爱好者(含外来务工人员)免费开放。除开课首日的3门课程外,还有青年合唱团、成人街舞、八段锦、普拉提、吉他等热门课程,在课程设置上力争全面覆盖青年群体的兴趣点。
在胶东大鼓的课堂上,82岁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梁金华现场示范“怀中抱月”鼓板打法,鼓棒在头顶摇晃击打,配合急促的鼓点调动情绪。“我之前一直对胶东大鼓很感兴趣,但是上班忙没空学,现在市北区开设了免费的晚上课程,太方便我们这些上班族了。”首位报名胶东大鼓课程的学员李女士欣喜地说道。市北区文化馆培训活动部主任张舒展介绍,夜校专门针对青年上班族设计,课程时间定在每晚六点半至八点,既避免与工作时间冲突,又能让学员沉浸式学习。课程设置兼顾专业性与趣味性,如胶东大鼓课程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亲自设计教学大纲,将“四大调”等基础唱腔与现代编曲技巧结合;陶艺与彩妆造型课则以系统教学体系助力零基础学员入门。
在成人零基础陶艺班,记者看到,10余位学员围坐在拉坯机前,在陶艺老师示范下学习揉泥技法,第一堂课主要包含基础手捏、泥条盘筑技法等内容。课程将通过10个课时,让学员逐步掌握陶艺基础成型技法,最终创作出个人艺术作品,结业时还将举办作品展示,优秀作品可在市北区文化馆展厅陈列。“让学员在感受泥性、手塑泥坯的过程中,逐渐掌握陶艺基础成型技法,创作一件独一无二的个人艺术作品,感受陶艺的独特魅力。”陶艺老师董书旭说。
彩妆造型课也是人气十足,“主要想来学一下日常通勤妆容和韩式妆容,对这门课充满了期待。”许多学员向记者表示。化妆虽然看起来“日常”,但夜校的课程并不含糊,会通过化妆理论、实操辅导、美学欣赏3种教学模式,带领学员了解自己的五官比例和独特的风格定位,掌握化妆的每个精细步骤,最终画出一个自己喜欢又好看的妆容。
艺术夜校点亮青年夜生活
市北区夏季艺术夜校的火热开课,是青岛构建青年友好型城市,探索“文明实践夜模式”的一个生动缩影。放眼全市,这股由公共文化服务点燃的“夜校热”正呈燎原之势——在市南区,青岛新华书店书城推出的青年夜校系列课程不断上新,咖啡调制、太极拳与剑术等课程,为青年们提供了多元的学习机会;崂山区青年之家·青年夜校2025全新启航,瑜伽、人际礼仪、八段锦等课程打造专属“青春充电站”……各区市立足自身特色,将高品质的文化艺术资源,以夜校这一亲民形式,送到青年人的“家门口”和“下班后”。这些夜幕下的课堂,不仅降低了艺体学习的门槛,更以精准的时间设计和专业的课程供给,精准击中了当代青年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。青岛也正通过这些星罗棋布的艺术夜校,为青年点亮一盏盏照亮精神归途的灯,也让城市的文化脉动在夜晚更加清晰、温暖而有力。
来源|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通讯员 张舒展 摄影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