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23日,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。会上发布了《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》研究成果。
该报告共分六大章节,以新型工业化、新型城镇化、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为核心,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、新内涵、新图景、新热点、新典范与新方略。重点关注超强县、千亿县、大城市周边县、陆地边境县、沿海县、工业大县、农业强县、文旅名县等不同类型县域发展特点和成果,系统评价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,并从区域分布、经济实力、财政实力、工业水平、城镇发展、共同富裕等进行多维度解析。在此基础上,回顾百强县十年来的主要变化,勾勒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。
研究指出,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“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”为表现特征。其中,新型工业化是核心驱动力,新型城镇化是重要战略支点,乡村全面振兴是重要保障,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。
研究指出,县域经济总量稳步上升,财政实力企稳回升但区域间差距拉大,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,产业结构持续优化,“强省强县强企”特征明显,绿色工厂创建成效显著,产业发展载体建设提速。县域梯队总体呈现“头部领跑,中部扩容”特征,千亿县引领、准千亿县追赶,部分县域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。四大区域财政实力均有不同幅度增长,中部地区增幅最大,东北地区增幅最小,与其他区域进一步拉开差距。
研究指出,千亿县已逐渐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“压舱石”。2024年千亿县数量增加到62个,GDP超900亿元的准“千亿县”达到21个,800亿元以上县域数量超过100个,700亿元以上县域接近150个,未来准千亿县数量将持续增加,竞争持续加剧。
研究指出,海洋县和陆地边境县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。海洋县和陆地边境县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条件,是未来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,对我国实现“建设海洋强国”等战略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。
研究指出,百强县“挑大梁”作用明显。十年来,百强县经济规模稳中有进,由2015年的7.4万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12.6万亿元,十年来增长接近一倍,2015-2023年百强县GDP占全国GDP比重维持在9%以上,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%的土地,7%的人口,创造了全国约十分之一的GDP,百强县对县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。
研究指出,县域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处理好十大关系。报告系统阐释了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、制造业与服务业、县域和城区、强县和富民、招商引资和公平竞争、经济发展和绿色生态、人口流失和消费扩容等十大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系,并结合国内县域经济发展实践案例总结经验模式。
研究指出,“十五五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从五个方面重点发力。一是加强省级统筹,因地制宜推进县域特色化发展;二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,推动县域现代化建设;三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;四是强化县域节点作用,推动区域协同发展;五是持续推进扩权赋能改革,激发县域发展活力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