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来源:安徽日报】
“无论刮风下雨,还是严寒酷暑,徐淙祥一年四季都趴在田里。大家都说,徐淙祥是个‘大傻子’。”这是徐宗付对徐淙祥的最初印象。
“1997年三伏天,徐淙祥又是泡在示范基地,结果中暑晕过去了。当时我正好路过,发现大豆田里躺着个人一动不动,赶紧跑过去看,发现是徐淙祥。我立即把他背到镇上的卫生院,打了点滴后,过了好一会他才醒过来。”徐宗付回忆说,那么热的天,如果不是发现及时,人可能就没了。
让徐宗付没想到的是,徐淙祥睁眼的第一句话是“我还没检测完数据,我得回地里去”。“我当时就觉得他是真傻,是工作重要还是命重要?”徐宗付不解地说。
2003年,徐淙祥承担起农业部千亩连片大豆高产示范项目。7月上旬,太和县遇到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,千亩豆田全泡在水里。当时,电闪雷鸣,暴雨倾盆,别人都往家里跑,只有徐淙祥带着妻儿往地里跑,老父亲也扛着铁锨颤颤巍巍地跟来,抗洪排涝。由于排涝及时,又喷了叶面肥,当年的大豆不但没有减产,反而大幅度增产。经农业部专家验收,亩产达到181.2公斤,创黄淮地区夏大豆千亩连片单产新高。
“他不是傻,而是一种要把粮食种好的执着。”随着对徐淙祥的了解越来越深,徐宗付终于理解了他。
那次涝灾让徐淙祥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,到现在走路还不太稳。也是从这一年起,徐淙祥每年都承担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农业科技试验示范项目,年年都有参加研制的粮食新品种、新技术在全省和黄淮地区推广应用。
徐宗付说,渐渐地,太和县的农村地区流传一句顺口溜:“优质高产多打粮,快找劳模徐淙祥。多收多打又多卖,每亩增收几百块。”
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地址:jpbl@jp.jiupainews.com